“1234”特色黨建品牌助推學校內涵發展水平提升
——隆林各族自治縣職業技術學校創建百色市“中小學黨建示范校”紀實
一、基本情況
隆林各族自治縣職業技術學校創辦于1985年9月,是自治縣人民政府主辦的一所集高中階段教育(中職學歷教育)、民族文化傳承、精準扶貧、短期技能培訓、電大教育為一體的教育綜合服務平臺。目前學校占地面積30畝,教學建筑面積26000平方米,實訓設備價值1900萬元 圖書冊數33000冊;全日制在校生1200多人,教職員工82人(其中在職在編40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講師8人,自治區教育廳認定“雙師型”教師 18人;開設有計算機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學前教育、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工業機器人、民族服裝服飾等六大主體專業。學校是自治區評估認定的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職業教育基地、自治區三星級示范中職學校。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常規,夯實黨建基礎工作
1.以黨建基礎工作為抓手,組織建設、陣地建設、制度建設規范化。
。1)黨組織機構建全。學校黨支部共有26名黨員,支委會設有支部書記、副書記、組織委員、紀檢委員、宣傳委員各一人,支委成員各司其職,支部下設文化課、專業課、退休黨員三個黨小組。
。2)陣地建設規范化。學校黨支部把陣地建設做為工作的重點來抓,建立了黨員活動中心,設置辦公室、黨員會議室、支委會議室、黨員學習室、黨建園地等黨建功能室和黨建宣傳欄,投影、打印、復印等辦公設備齊全。
。3)制度建設規范化。學校黨支部黨建制度、工作職責健全上墻;“三會一課”制度正常,學校黨支部緊緊圍繞上級黨委部署,年初制定好支部工作計劃(發展黨員計劃),落實“三會一課”、固定活動日、星級化創建、與退休黨員結對互助聯系制度,結合學校中心工作的實際開展活動,在活動中克服“兩張皮”現象,堅持把每月第二周星期三和學校行政每周星期一下午4:30—5:30政治業務學習時間統籌安排好,確保支委會、黨員大會、黨小組會的政治及黨建理論按質按量完成,確保“兩學一做” 教育學習常態化、制度化,記錄臺帳齊全,安排專人加強對黨建平臺的管理和維護,平臺中各種材料、數據真實可靠;黨員按照黨章規定及時如數繳納黨費,并實行每月繳納黨費公示,錄入黨建平臺。
2.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凸顯。
為貫徹上級黨工委有關“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學校黨支部堅持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完善決策機制,依法依歸參與學校重大事項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度資金的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并實施監督職能,學校在“三重一大”領域未出任何違法違紀行為。
強化校長負責制,學校黨支部通過落實教代會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支持校長行使職權,依法治校。領導共青團、工會組織有序的開展工作,學校團委年年被評為市級或縣級“五四紅旗團委”,學校學生志愿者服務團隊經常承領縣內各種重大活動志愿服務,創建了“志愿者服務”品牌。
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要求,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學校以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為主題,在全校教師和學生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用十九大精神武裝廣大黨員教師的頭腦,做到入腦、入心、見行動。
黨支部承擔師德師風建設的主體責任,開展師德師風專題學習,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堅持弘揚高尚師德,以榜樣的精神感染人,鼓舞人,引導人,加強典型宣傳引領。將師德師風納入學校各項考核中,劃出師德紅線,實行師德“一票否決”。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實際行動踐行師德規范的要求,爭作新時期的“四有”好教師。
3.發揮黨員的引領作用,先鋒模范作用突出。
學校黨支部用制度搭建和創新黨員教職工的先鋒模范平臺,促進黨員教師增強“四個意識”,敬業修德,奉獻社會,主動亮身份爭做“四有”好老師的示范標桿,模范帶領教職員工決戰中職招生、脫貧幫扶、重大困難工作領域,工作從未出現掉隊的良好局面。
4.緊扣“兩學一做”主流,黨組織活動特色鮮明。
。1)強化理論學習。將黨員的黨建理論學習列入重要日程,充分利用“三會一課”平臺、“八桂先鋒”APP、學習強國APP等的組織和監督,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理論和政策法規、在全體黨員中營造重視學習、崇尚學習、堅持學習的濃厚氛圍,不斷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
。2)主題黨日活動。通過開展集體重溫入黨誓詞、專題黨課、集體政治生日、重溫紅色經典、扶貧幫困走訪慰問、招生志愿服務等主題黨日活動,激勵黨員不忘入黨初心,牢記黨員身份,堅定理想信念,切實增強立足本職、奮發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5.規范辦學行為,學校治理成效明顯。
學校嚴格辦學行為: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規范招生行為,堅決執行中職招生政策,不以招生謀取私利;堅持中職教育收費規定,杜絕亂收費和亂攤派行為;不收取學生教材費、教輔用書費。
堅持課堂講授紀律,良好的課堂紀律才可能保證教學質量。通過課堂紀律管理,可以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創設一個最佳的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校無違反師德師風或違紀違法行為。
學校充分發揮教代會的職能作用,讓教職工積極參與到學校管理中,為學校的發展獻言獻策,使學校在制度化建設方面步入一個新的臺階。
學校建立有學校家長委員會,主要目的是加強家長與學校的聯系,如反映家長對教學工作的意見、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進一步加強聯系溝通、增進家;、促進學生成長。
。ǘ﹦撎厣,提升學校內涵發展水平
學校黨支部工作中堅持“黨建工作與教學工作相融合、黨建文化與校園文化相融合、先鋒培樹與師德師風建設相融合、黨組織生活質量與教育教學質量相融合,全面提升黨建工作質量”的基本理念,把黨建工作和學校其他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形成了“1234”特色黨建品牌,提升學校內涵發展水平。
1.錘煉一種精神
這種精神就是“工匠精神”,體現的是用心、踏實、專注的氣質和認真敬業、一絲不茍的態度,把事業當作責任、把職業看成是“天職”,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重振“工匠精神”離不開職業教育,在“黨建示范校”創建中,學校黨支部實施了“黨旗引領,錘煉匠心”的新舉措,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與示范引領作用,把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組織活動轉化為發展活力,引導黨員教師走在前,以“老帶新”“師帶徒”方式帶動全校師生加強工匠精神錘煉,苦練專業本領,提升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提高就業水平與就業質量。學校目前僅高級講師就有8人,取得技師資格證的3人,自治區認定的“雙師型”教師18人,學生升學就業率98%以上,全校師生“學、拼、比”蔚然成風。
2.樹立兩座標桿
。1)自治區三星級示范中職學校
學校是百色西部三縣(田林、隆林、西林)僅有的職業技術學校。黨支部一致認為把學校建成百色西部示范學校具有標桿性意義。為此,全體黨員教師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開拓進取,真抓實干,把推進學校星級建設的申報作為己任,帶領全體教職員工加班加點,整合資源、盤點資產、完善材料。經過專家團隊抽查師生、座談會、審核、實地認定,學校被自治區教育廳評為自治區三星級示范職業學校 。
。2)自治區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職業教育基地
自治縣具有獨特而神秘的民族文化,然而,現今正面臨著民族文化失傳的大困境。為此,學校以黨建為引領,開展青年黨員教師“創先爭優”,以學生社團為載體,挖掘地方民族文化元素,積極探索民族文化的現代傳承機制,推動民族文化融入學校教育,發揮職業教育在改革民間傳承手工藝人才培養方面的功能;2018-2019年,學生社團創作民族蠟染和民族歌舞赴全市中職學校師生素質能力大賽,獲得4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7個三等獎。積極參與2019年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民族服飾展區獲自治區教育廳表揚獎。于2019年10月我校入選“自治區教育廳第四批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職業教育基地”。
3.培育三個品牌
。1)培育自愿者服務團隊
“黨建帶團建”是黨對共青團工作領導的重要方面,是新形勢下加強團的建設、促進團的工作的根本保證。學校黨支部把團建納入了黨建工作的整體格局中,并指導團組織健全組織設置,完善活動制度。定期舉辦團課幫助團員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團員青年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刻苦學習專業知識。學校團委以“五四紅旗團委”評比為契機,引導團員青年培養無私奉獻的優良品德,吸引他們加入自愿者團隊,組建了85人的學生志愿者服務隊一支,充分發揚“平常時候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危急關頭豁得出”的本色,他們的身影常出現在自治縣民族文化展演、野釣大賽、掃黑除惡宣傳、法制宣傳、安全生產宣傳、創建衛生縣城宣傳、消防宣傳等重大活動中,成了校團委、團縣委自愿者服務的一塊品牌,已連續三年被評為縣市級“優秀自愿者服務團體”,校團委至2013年以來年年被表彰為“五四紅旗團委”。
。2) 培育自治區示范專業
學校把黨建工作落實到學校課程和專業建設上,黨員教師承頭按照專業課程標準對接產業、對接企業規劃學校開始專業的課程體系標準,以專業吸引招生,擴大專業的在校生規模,打造特色專業,取得了實效:2019年計算機應用示范性專業建設獲自治區教育廳驗收達標;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育廳批準為自治區示范性專業建設;至此,學校六個主體專業中有兩個專業建成了自治區示范專業。2020年學校擬將學前教育專業作為重點專業來培育,繼續推進專業示范性建設。
。3)培育教學名師團隊
職業學校名師的培育是提升師資力量和教學能力的一件方興未艾的大事,因此學校黨政合力把培育教學名師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來抓,通過有計劃地邀請相關領域著名專家學者進校傳經送寶、派出去到企業、到同類學校跟班學習等方式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理念,鼓勵教師注重根植課堂、思想交鋒、學習培訓、讀書交流、示范引領、教育科研、網絡輻射等途徑真正提升教師綜合能力。黨員教師、學校領導中有自治區級教學名師2人、名校長1人,市級名師培養人、名班主任培養人各1人;建有“名師工作坊”3個;20%的專任教師評上了高級講師;80%以上教師持有教師資格證、職業資格證等“雙證”,具備了“雙師型”教師入選資格。
4.開展四項服務
。1)服務社會進步
學校黨支部在抓常規黨建質量全面提質過程中,為深化主題黨日活動開展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調研、黨建聯誼、扶貧幫困走訪慰問、參與疫情防控排查、志愿者進社區科技服務等專項活動,同時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培訓,執行黨委政府舉辦“控輟保學班”的重任,發揮教育系統在智力、科技和信息等方面優勢,在服務社會進步上下功夫,成績顯著。學校2019年獲自治縣黨委、政府表彰為“脫貧攻堅工作突出集體”、“招生先進集體”。
。2)服務學校發展
學校黨支部用制度搭建和創新黨員教職工的先鋒模范平臺,促進黨員教師增強“四個意識”,主動亮身份爭做“四有”好老師的示范標桿,模范帶領教職員工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緊緊圍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辦學水平目標,引導發動全體黨員解放思想,分析問題,深化改革,推動工作;突出基礎能力打造、學科專業建設等,推動中職教育和學?茖W和諧發展。在決戰中職招生、脫貧幫扶、疫情防控等重大困難工作領域,工作從未出現掉隊的良好局面。工作中涌現一批優秀人物:2019年陳遠洪、韋飛燕、岑樹保、陶美芳、姚文開、王千順等12位黨員教師獲市、縣級先進個人。
。3)服務教師成長
在服務教師成長方面,黨支部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以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為抓手,將理論學習列入重要日程,堅持周一政治學習制度,學習黨建理論和政策法規,在全體教職員工營造重視學習、崇尚學習、堅持學習的濃厚氛圍,不斷提高教職員工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以“黨員名師”、教學名師、骨干教師作為“師傅”,按一對一“師帶徒”的形式培養青年教師,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為打造高效課堂服務。目前尚在結對培養的有12對。
。4)服務學生成才
學校黨政共同秉承“立德樹人”目標,以人為本抓發展,培養學生講科學,堅持“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工作理念,強化辦學特色和提高專業建設水平,推行三證制度(即畢業證、技能證和素質拓展證書),重視學生就業和升學工作,成效凸顯:目前有6所高職院校與學校簽訂聯合辦學協議,優先招錄我?忌;有7家知名企業與學校簽訂學生就業協議,實現了畢業生“就業升學路路通”的成才通道。
三、今后努力方向
黨建引領發展,通過示范校創建活動,學校黨支部的陣地建設、隊伍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得以夯實,核心作用凸顯,激發了黨員教師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的事業激情,全體黨員教師將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全校師生員工,以新作為開創新局面,朝著打造滇、黔、桂三。▍^)結合部民族職業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標努力奮進,共同創造各族自治縣職業技術學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