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作為普通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初心和使命就是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立德樹人,做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命題,同樣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決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用一顆赤子之心去踐行,要用一生來證明。
身為教師,該如何不忘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師的形象。做好老師,是每一個老師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也是每一個老師的理想和追求。我想,好老師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顯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質: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當我從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忘記當初立下的諾言,只有努力去做一名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只有心時刻向著黨和人民,把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責任擔在肩上,不管風吹浪涌,心中總有一顆不會殞落的太陽。
不忘初心,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面對一群群鮮活的生命,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繼承者,擔當著“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的使命,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她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是靈魂與靈魂的交流。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教育,就有什么樣的學生。要做到學生有理想,首先教師要有理想;要做到學生真信,首先教師要真信。要想培養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學生,教師自己首先要有理想信念。一個抱有理想信念的好教師,才能激活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動力,喚醒他們去努力追求和實現自身的更高價值;厥讈頃r路,今天已是一名高級講師的我,當初如果不選擇這份光榮的使命,或者中途另辟蹊徑,或許自己的職業生涯就不會演繹得如此精彩,黨和人民就不會給我那么多榮譽和桂冠——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科教工作者、優秀科技輔導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組織書記、中職招生先進個人、職教攻堅先進個人。春蠶到死絲方盡,衣帶漸寬終不悔,教書育人是一項永恒的事業,靠的就是教師的理想信念來堅持自己的追求,持之以恒為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奮斗,也讓漫長的教學生涯因為有了理想而變得更富有激情,富有詩意。
不忘初心,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傳道,授業,解惑,“傳道”是第一位的。好老師不僅是師者,更是使者、示者。不僅是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應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德高為范,德為師之魂。樹人先樹己,為師先為人。論語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老師是為人的模范,是學生道德的反光鏡,學生對于老師不僅是聽其言,更觀其行。第斯多惠說過“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他的學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廈,教他建筑。”灑下陽光,必能收獲燦爛。好老師靠的就是自身崇高的道德情操象磁鐵一樣牢牢地吸引學生,大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小到一言一行,都滲透在全面、全方位、全過程育人中,行得正、走得直、坐得端、教得好,懷揣君子之德,保持節直且剛的秉性,涵養出“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秉承了中國人特有的“家國情懷,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精神基因,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學生健康成長的追隨者、指導者和引路人。從教以近三十年,我無論是科任老師、班主任、中層領導,還是在校級領導的崗位上,做學生思想工作都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從生活瑣事關心學生生活,學生生病及時處理,有苦有難及時解決,有要求給予關心和支持,盡可能的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就是家,老師是他們值得信賴的、值得尊敬的長輩,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學生。
不忘初心,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我深知:要豐滿別人,須先豐滿自己。因而我在不斷的補充“養分”,更好的澆灌“花苞”,讓它們綻放出艷麗的花顏。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終極使命,好老師不會滿足于裝滿自己的“一桶水”,而是使自己時時有“活水”,能夠與時俱進,就主動汲取新知識,勇于回應新的挑戰,不斷追求卓越。學高為師,我只有緊跟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新要求,練就扎實的專業技能、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先進的教育理念,將自身打造成“雙師型”人才,才能成為一名技藝高超的魔術師,才能以學生技能作為培養目標,將知識體系重新組裝,把知識模塊化,與社會需求無縫對接,化企業、車間為課堂,不斷幻化出宏偉的宮殿,星河,甚至甘露和彩云,成為成就學生人生夢想的領航者。
不忘初心,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哪來的教育?有一種愛,叫無私;有一種愛,叫關懷;有一種愛,叫寬容。有一種愛,承載著高尚的靈魂;有一種愛,歌頌著高貴的品質。那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師愛。因此,真誠的尊重學生,充分的理解學生,寬容的關愛學生,以“仁愛之心”對待每一位學生,鼓勵他們不斷成長與進步,一直是我教育教學生涯中的師德準繩。其實,我們中職學校學生素質并不差,只是他們出于種種原因,沒有選擇繼續上高中而已;我知道,一些學生內心很自卑,有時會過于敏感,進而用逆反的心理做出某種自我保護的過激反應。哪個學生不犯錯,哪個教師不育人?無論是面對優等生還是后進生,我都會用愛心去感化他們,盡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們。“寬嚴相濟,方得正道”,愛飽含著責任,我始終堅守育人初心,以知識和品德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用深沉的師愛為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把立德與育人落實到自己的言傳身教中。在講臺上,讓自己燃燒起來,燃燒成一團愛火,溫暖著整個教室;在人生路上,變成一盞盞希望明燈,掛在學生心靈的上空。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在前進征程上,我始終把中職教育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責任統一起來,與爭做“四有好老師”的職業理想統一起來,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潛心培養能夠全程參與民族復興偉大實踐、成為民族復興可靠力量的接班人。三尺講臺系國運,一生秉燭鑄師魂。教師,是我今生無悔的選擇!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春天播撒期望的種子,秋日必會滿園桃李芬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