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我們教學團隊就是為了激發學生‘我與養豬’的初心、‘養豬有我’的信念、‘養豬靠我’的使命感”,說起教學能力比賽,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李君榮老師激動的說道。2020年,他率領團隊參加浙江省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賽,獲得一等獎,團隊成員學歷高(3名博士)、職稱高(3名教授),是名副其實的教授博士團隊,而且4人都是農學院畜牧獸醫黨支部的黨員教師,拍合照時露出了T 恤衫上的“只為養豬人”幾個字,可愛又有趣。
課堂教學由傳統的線下教學為主轉變為信息化條件下的線上線下教學,這也促使我們去思考和總結新時期的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繼2020年獲得省賽一等獎后埋頭苦干一年后重裝上陣,我們以團隊自己主持建設的《豬生產》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為支撐,使用自編的《豬生產技術》新形態教材,按照豬場配種員、接產工等職業崗位要求,開展以真實生產任務為驅動的課堂教學。
你們如何把課程思政融入豬生產技術的課堂教學?
在課程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培育正確的勞動觀念、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課堂教學始終堅持立德樹人,依據學情分析我們確定了教學目標中的素質目標為“勞力勞心”,重點培養學生“精選、智養、優產、愛農”的職業能力與素養,具體要求學生做到不怕臟臭、吃苦耐勞、以豬為本。此外,依據“勞力勞心”素質目標制定了“勞動參與度、母豬幸福度、企業好評率”等教學評價觀測點,利用智學通、豬聯網等多平臺融通的評價系統實現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的智慧評價,實現教學全過程“勞力勞心”的職業素養融入。
你們是如何做到科學化母豬生產教學生產相結合?
我們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全方位保障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有效銜接:一是教學內容方面,按照家畜繁殖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確定,根據母豬繁殖的自然生產過程序化而成,因此教學過程必須與生產過程緊密銜接,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二是教學設計方面,為了滿足教學全過程學生在每個教學環節都能真豬實際操作,我們通過使教學豬場不同豬舍的母豬分批配種,實現每個教學任務都能有對應的真豬場景;三是教學評價方面,學生在教學豬場工學結合真實生產,通過豬鏈網追溯系統將學生的教學評價與生產效果相結合,使教學與生產緊密銜接。
你們科學化母豬生產最大教學特色和亮點是什么?
我們覺得科學化母豬生產這個作品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色和亮點:一是新技術、新規范、新要求,即教學內容突出科學化母豬生產技術,學生掌握了“母豬深部輸精、妊娠超聲診斷”等新技術、“優質后備母豬、母豬刺激催情”等新規范、“豬舍生物安全、母豬動物福利”等新要求;二是真項目、真操作、真效益,即學生參與母豬的真實生產環節,學習小組的課程成績與其負責的母豬的“胎次間隔、輸精次數、妊娠天數、產活仔數、死胎數量”等真實生產效益相關;三是團隊活、應變活、案例活,即我們團隊具備深厚的職業情懷和專業背景,靈活應對現代生產與教育技術,運用“母豬生產的異;驊碧幚”等鮮活的實際案例,突破教學難點;四是校企融合深、教學示范深、思政融入深,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勞動教育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激發學生在非洲豬瘟背景下響應國家號召“為國養豬”的家國情懷。
新《職業教育法》已經通過法律形式提出“建設技能型社會”,李君榮老師倍感激動,他表示作為畜牧獸醫專業主任、黨支部書記,將堅持以“黨建+專業建設”為教學改革創新的著力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勞動教育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激發學生“學農愛農”“知農為農”“強農興農”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追求,持續培養更多現代農業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Top